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园地 > 弟子规

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4-02-21 17:25:48
【热】读《弟子规》有感

【热】读《弟子规》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1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为,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

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读《弟子规》有感2

打开网页,总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某航班上,因两名中国乘客喝酒斗殴,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在马尔代夫,一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 ……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曾几何时竟下降到了最低点!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如何做人。

学校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弟子规》,何不将此好好利用起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我未曾细读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首先,它教我们“入则孝”──要孝顺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并且从很多细节入手,讲了如何才是“孝”。 如: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等。

接着它教我们“出则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要谦虚礼让,尊重长者,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同样是给出很多细节的做法,让人受益匪浅。比如在这一章里,它指出:“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在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培训中,记得就有位讲师给我们讲过“电话礼仪”,即使电话那端不是找自己,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也会给他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而这些,早在古人的训诫里了。

然后在“谨”和“信”里,它所提出的处事方式,更是精辟。简直可以编成“智者生存法则”──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后几章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它又教导我们: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人人都能身体力行,那这个世界真将是个美好的人间了。

中国古代经典真是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是心灵最为纯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期,指导孩子记诵启发人生的优美经典文章。但一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早读时间、品德课时间告诉孩子们里面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偶尔给孩子们看看《弟子规》的动画片,慢慢地,孩子们对它产生了兴趣,班级里同学做错了什么事,也会一本正经地引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教育”他。同时,我想到了做父母的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语言水平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于是我建议家长也来读《弟子规》,一些家长也纷纷表示赞同。

《弟子规》一书中强调了人应该注意个人修养,以孝、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这与当今社会道德的准则基本相符,但其中有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我们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让我更深地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良风气,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的三字一句,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这就是中国经典儒家文 ……此处隐藏8192个字……为天职,尽心尽责地奋斗,而不是选择推卸或者逃避。这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百善孝为先。

这只是《弟子规》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

信是立人之本,也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在《弟子规》的信一则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也是告诫我们:不是合情合理的事,不能轻易地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我们进退都是错。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抹也抹不去。

读了《弟子规》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都符合社会道德。《弟子规》是一部国学经典文学,也是一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我们不要忽视《弟子规》,要懂得学有所用,汲取里面的精华,让它代代相传,也让我们的《弟子规》变得更加宝贵。

读《弟子规》有感13

读一本好书,你会融入到美丽、善良、淳朴、真诚和快乐之中,让人们的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本身的光彩、高雅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骨,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找回心灵的高尚和纯真。胸怀坦荡地送走每一个黄昏,迎接每一个清晨。岁月依旧,情怀依旧,一本好书,墨香醉心头……

阅读是一种心境,在经典中聆听高山流水、花开花谢,畅想海阔天空,沐浴明媚的阳光,冲淡忧伤与惆怅。阅读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心灵鲜活起来。

流星在夜空无声的划过,成了灵魂深处最美的瞬间。生命的夜空定有颗颗耀眼的明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直到生命旅途的结束,那便是知识,便是文学,便是经典。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读《弟子规》有感14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读《弟子规》有感作文。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读《弟子规》有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这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吧!对!这是我们三年级时背过的国学内容。回顾过去学习的《弟子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谨》这一段。

“谨” 不是想想说说,随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作作对比,我就有点无地自容了!这段的开头就说到了我的致命弱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我呢?晚上睡觉的确比较迟,可是早上起床就更迟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妈妈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说不定我哪次就迟大到了。而且每天起来以后不再床上坐个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来床。太浪费时间了!再看这“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再看看我房间的床,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掀开被子就不管了,换下来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学去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家庭大扫除,我的房间说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我呢,吃饭的时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种味道就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转季的时候就会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吃的我就会一点儿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会吃的特别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点”!再看看这个 “缓揭帘,勿有声。宽拐弯,勿触棱。”关个门,我会关得“惊天动地”,而拐个弯呢,我有时竟然也会撞到门呀撞到东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闯闯”来形容了!

唉!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要是我不读读《弟子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么多缺点呢!看来我要以《弟子规》为目标,把它作为我一个努力的旗帜,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加油、改进,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弟子”!

《【热】读《弟子规》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