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素材 > 哲理故事

短篇哲理故事

时间:2024-02-21 17:04:33
短篇哲理故事

短篇哲理故事

短篇哲理故事1

王阿姨和李阿姨在小区聊天。

王阿姨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李阿姨叹息回答:“别提了,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做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王阿姨又问:“那你女儿呢?”

李阿姨高兴地说:“她可就好命了,嫁了一个体贴的丈夫,做饭、扫地、洗衣、带孩子,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餐到床上呢!”

同样的状况,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可以有更多的爱心。

短篇哲理故事2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短篇哲理故事3

一位名人说:“人生遭遇不算什么,可是对遭遇反应如何,却能看到一个人的真性情。”

换句话说,受到打击,而能处变不惊的,才是真英雄。

可是,要求不能那样高吧,普通人,忽然遭遇失业、失婚、失意,总不能还若无其事,谈笑自若吧。

我们时常嘲笑别人反应过激,直到同样的事落到自己头上,才会知道,原来别人那样大动作,实有不得已之处。

以后就不会讥笑他人看不开了。没有流泪,是因为尚未伤心;没有大声控诉,是因为悲伤尚可压抑。勇敢的人一样可以哭,且哭完又哭,不过,他们哭完之后,擦干眼泪,会站起来应付生活,而懦弱的人,则从此一蹶不振。

没有生活经验的人,最是大言不惭……呵,分手就分手,有什么稀奇。换工作?天经地义。受到攻击,那一定是好事多磨……什么都稀松平常。

亲身体验过才知道那种震荡非同小可,治愈伤口需要十年八载,甚至余生,甚至永远流血。应变是生活中最大的学问。

短篇哲理故事4

朝廷派两位使者出使高丽,一位正使,一位副使。当他们结束访问返回时,高丽国赠与他们许多礼品。

副使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把友国赠给正使的东西全放在渗水的舱底,而把自己的放在上面。

途中遇到了大风浪,船主要求把随行的东西抛到海中,以减轻船的重量。众人纷纷把东西往海里扔,扔到一半的时候,海上的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大家静下来开始检查自己的物品。

这位副使这才发现,自己的东西一样也没了,全被扔到了海里;而正使的礼品因为放在最底下,所以一样也没被扔掉。

心胸狭小、目光短浅的人总会弄巧成拙。当你心中装着别人的时候,别人的心里也正想着你。

短篇哲理故事5   小猴和公牛

在一个晴朗的白天,小猴子想去外面玩,它就问妈妈:“妈妈,我想去外面玩。”妈妈答应了。

小猴一边唱着歌,一边走,还遇到了公牛,它就问:“公牛,你要去哪里啊?”“我要去我外婆家。”“哦!”小猴告别了公牛,继续赶路了。只听“扑通”一声,小猴掉进了一个大坑里,小猴急忙大叫:“救命呀,救命呀!”公牛路过了,想是谁呀?一看,原来是小猴,公牛想:怎么才能把小猴救上来呢。公牛想了想,想到了一个办法,公牛找了一根树枝,它没看,拿了一个软的,它让小猴抓住树枝,小猴刚碰了一下树枝,树枝就掉了一点,公牛没看见,让小猴快点抓住树枝,公牛看见小猴迟迟不抓树枝,生气了,说:“小猴,你是不是不要我的帮助呀?”小猴连忙说:“不是,不是,是这根树枝一碰就掉。”“不可能。”公牛说。“那你碰一下。”小猴不耐烦地说。公牛一碰,“真的呀。”公牛不好意思地说。说完,公牛找了一根粗壮的树枝把小猴救了上来。然后,开心的回家了。

公牛真粗心,没看清就救人,还造成了争吵,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细心哦。

短篇哲理故事6

钓鱼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三尺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感悟: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非常重要。否则,将永远会挣扎于不满意的情绪之中。

短篇哲理故事7

大雄宝殿中,一个少年把三炷香插入香炉,低声祈祷道:“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

佛祖看着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敬,发的又是善愿,你为何不应?”

佛祖却是一笑,缓缓道:“还差了一炷香。”阿难尊者看看那三炷香,百思不解。

十年过去,昔日的少年已成长为青年。当年的科举他虽未得中,但转而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员武将,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回乡,是特地回来办喜事的。

青年人像从前一样, ……此处隐藏6980个字……秀的!地狱还是天堂仅仅一墙之隔,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放弃自己,心中有梦想有目标有希望,你的人生随时可以被你改写!

不要把自己沉沦在失败的边缘,赶紧寻找到你生命中那支美丽的玫瑰,立即让自己开始小小的改变,当改变自己时,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你因此而拥有了一大片玫瑰可以装点你的人生,一定请你慷慨地把象征希望和正能量的神奇的玫瑰传递下去,给身边需要玫瑰的人!

短篇哲理故事14

那一年,我自助旅行的脚步踏进了京都清水寺,拾级而上,对于放眼所见的古意盎然、恢宏格局,实在叹为观止。我像一个用功的学生,沿途做着笔记。

“这是日本建筑中罕见的手笔,139根巨大的圆柱,就这样从锦云溪上空延伸出去,成为一个悬空的大舞台,由里至外,不用一颗钉子……”

咦?完全不用一颗钉子?

一长串流畅悦耳的英文,吸引我回过头去,叙说者是一名穿黑亮皮衣、披棕色围巾的老先生,从呢质圆帽下露出的发丝,莹白如银,流露出学者风范。傍在他身旁的,显然是他的夫人。

我对于那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相貌娟雅的老太太充满了好奇。不由自主地跟随在后。

“我们姓坂口,他在欧洲当了几十年外交官,退休几年了,京都是他长大的故乡,”老太太突然无预警地回头,用带着明显英伦口音的英语,笑盈盈地对我说,“相隔半世纪,没想到旧地重游,他都还记得。”

我一路偷听,原本就觉得冒昧,结结巴巴地说:“老先生的解说很……生动,像在读很棒的历史小说……”

坂口先生兴致很高,语音铿锵不停地说着一些我生平第一次听说的典故。

他的妻子却悄悄地告诉我:“他的老年痴呆症愈来愈严重了,已经经常记不得事情。今天难得让他掀出这么多记忆,实在非常难得。”她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我想,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游了。”

我始料未及,非常讶异。

我们出寺,下山,路过音羽瀑布。在林阴坂道比较宽大的部分,出现了几个盖在崖边的亭子,亭里铺着舒适的蒲团。坂口太太热情地邀我一起进餐,介绍说吃的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水豆腐。

我们面前,分别摆了三个茶褐色的陶碗,碗中的汤澄澈至极,碗底垫着一块厚墩墩的昆布,昆布正中央,是一块白得无瑕无垢的嫩豆腐。居然会有“简单”到这种地步的料理。

我试着喝了一口汤,果然如我所料,像开水一样,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豆腐不是这样的,豆腐不是这样的,”坂口先生安静地盯着碗里的豆腐看了半天,忽然很洪亮地喊了起来。

“是的,豆腐都是这样的,”坂口太太也不慌,不疾不徐地说着,把他推开的汤碗,又温柔地端回他面前。

“不一样的,你看,豆腐那样大,连昆布都遮住了,”坂口先生仍旧喊着。

“真的,是差不多的,”坂口太太还在努力劝抚,店铺老板在隔着约莫3公尺宽山路的那头厨房里听到了,不待吩咐,十分迅速地主动换来新的一碗豆腐。

“是我们疏忽了,真是对不起啊。”

我继续吃我的豆腐,参我的豆腐禅。

没想到老先生的“警报”又响了,“不是这个酱油,太甜了。”

这一次,坂口太太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起身跟邻座两位很斯文的女生浅浅鞠躬。“是这个酱油,不会错的,隔太久啦,你有一点点糊涂了。”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方才那位胖胖的,围着藏青色围裙的店老板,居然又“噔噔噔”地跑步过来:“这一带有好几家店,上坡的那个铺子,酱油没这么甜,我去换一些来。”

“对”的酱油上了桌,还不到两分钟,这一次,坂口先生喊的是:“怎么用这个碗?我和你用的是碧绿色的碗,上面有细细白色的花,不是这个,不是这个……”

附近几个亭子中的客人都被惊动了,纷纷探出头来张望,坂口太太轻移步伐,走到亭口弯腰,轻声道歉。

我用日文轻轻地告诉邻座的女士们:“老先生的脑子不灵了,医师不给出门,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旅行了。”

那几位其实没有生气或不耐的客人们,听我如此一说,显得十分动容。

这时,又气喘吁吁奔跑过来的,换成那个胖老板的女儿。她咧着嘴,爽朗地笑着说:“是有这样的碗,前几个月才整批换新的。我家的铺子用了几十年,难得老先生还记得。”

说着,工工整整地放了一对绿里挑白的汤碗,碗底垫着昆布,上面端坐着飘溢出莲花香气的水豆腐。

好大一场工程,总算尘埃落定。陪的人,看的人,跑来跑去的人,都如释重负,舒出一口大气。

但,事情还没有完。

“不是这个位置……那一次,亭子旁边有棵好粗好粗的松树,松树底下有一个形状像河童的大岩块……”

这一次,老先生没有扯开喉咙大叫,但喑哑的嗓音絮絮叨叨,却有另一种沉重的失落。

这一次,周遭的客人们,仿佛都听到了。

四五个人一起从亭子的窗棂中伸头出去眺望,四处寻找,一个看起来是高中女生的小姐先发现了:“是不是那一棵?好大的松树,树底下真的有一块岩石。”

“咦?但没有亭子呀,”另一个漂亮女生这样问。

“本来是有的,几年前换了位置,”店家小姐还没走,在一旁解释着。

“我们现在搬过去,不就有了?”

大家被我一句话提醒,面面相觑了半秒钟,居然同一时间站立起来,搬矮几的,搬蒲团的,搬餐具的……一起移动。

不到5分钟,在十几公尺外的那个头秃肚凸,长得像河童的山岩旁边,准备好了一个再舒适不过的座位。

坂口夫妇,让我们搀扶着过去就座。

始终雍容的坂口夫人,这时也微微哽咽,附在我耳旁,用英文说了一句:“Thank you forever ything.”

我双手连摇,却见她环拜一周,跟还伫立一旁的客人们,都无言地道了谢。

接下来,回到亭子里的我们,没有人继续动筷子。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静谧但专注地看着那对树下的,一路扶持的恋人。

或许,大家也都像我一般,在刹那间明白:那样淡如透明的一碗水豆腐,之所以能够走过岁月,记忆恒久,其实是“幸福”的滋味啊。

短篇哲理故事15

一次性做客

经不住一个同事的再三相邀,我和老公买了礼物,登门拜访。

同事的家窗明几净,客厅宽敞得可以办小型舞会。只是从进门开始,我就感觉有些不自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自在越来越明显。首先,从一进门就穿上了一次性拖鞋。那玩意儿穿着真不舒服,平平的鞋底,软软的鞋面,在卫生间沾了些水,滑溜溜的让人一直提防着摔跤。老公更为可笑地在凉皮鞋外面套了个蓝色的塑料袋,也是一次性的。我想,大概主人刚搬新家,没备好拖鞋.不得已而为之。

坐定后,每人端着一只一次性纸杯,里面泡着滚烫的热茶;吃饭前,主人赶紧往桌上铺一次性塑料布;饭菜是从外面饭馆里端来的,将就着一次性的饭盒、一次性的筷子,我和老公稀里糊涂地吃完了这顿饭,然后,赶紧找借口告辞。

临出门,同事奉爱干净的老婆之命,把收拢到一个大塑料袋里的一次性用品垃圾拎下楼。“砰”地甩进垃圾箱,然后跟我们道别,热情地相邀下一次再聚。老公跟我小声嘀咕:“这样的聚会,‘一次性’就够了。”

《短篇哲理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